保羅文化中心
PauLus Cultural Center Ltd

關愛研討會

 
邀請資深宣教士關顧者主講關顧宣教士課題。

關愛研討會2018 ‧ 危機處理與應變

 
內容
●香港差會如何準備自己處理危機、教會如何配合、宣教士如何作危機應變 (葉美女士)
●如何作自我防衛 (朱分永先生)
 
2018年5月23日,十多位宣教同路人出席。

關愛研討會2017 ‧ 宣教生涯:從轉變到轉化

 
 
2017年5月24日,九十多位差傳領袖及同工、教牧、宣教士和關顧者參加。鈴惠宣教士以十年拉美宣教、十多年在西方關顧團隊經驗和理念融入侃侃而談,一眾宣教士深覺有了代言人。John 牧師身經百戰勇敢直言,樂禾子是很特別的牧二代經歷亞拉伯之春。

關愛研討會2013 ‧ 亦司亦友

 
 

2013年4月25日,差傳領袖、教牧、宣教士和關顧者共六十三位來到浸信宣道會恩雨堂,大家都是追求「亦司亦友」地關顧宣教士。
由差傳領袖龍維耐、鄭愛聆、梁永強,翁競華、姚桂芬分別帶出教導、分享、個案研討、實踐關顧、代禱、問答環節等讓會眾與講員連成一片,達至「亦司亦友」。


關愛研討會2011 ‧ 宣教士整全關顧的檢視

 
 5月17日,來自十一間差會及機構,共廿四人齊集同路坊,共同探討「宣教士整全關顧的檢視」。翁競華牧師按著 Kelly O'Donnell 的關顧理念,帶領大家積極地分享和交流意見。除了檢視各差會及機構關顧宣教士的現況外,更重要的,是盼望透過是次交流會,得出一些具體的建議,讓後方的支援者可與前方的勇士同心同行。席間,眾人均認為除了事工以外,宣教士的屬靈生命非常重要。最後,龍醫鼓勵各主管及同工們,將是次交流會所

 


關愛研討會2009 ‧ 關顧宣教士:責任與平衡
關顧創啟宣教士:到位而不出位

於6月2-3日舉行,五十位教會牧者、差會同工、弟兄姊妹、宣教士用心細聽講員的分享,在分組討論中互動引發思考,如何關顧不同需要的宣教士。

 
芮愛蘭女仕向我們解說差會及教會的責任:
教會的責任
差會的責任
  1. 牧養、關顧
  2. 禱告、個人關心
  3. 肯定宣教士的呼召
  4. 幫助宣教士成為主的門徒
  5. 栽培、發展宣教士的恩賜
  6. 回國後的輔導
  7. 照顧宣教士的健康、屬靈需要
  1. 機構行政、工場上的安排
  2. 幫助宣教士完成工作
  3. 發展宣教士的專業知識
  4. 提供訓練,令他們更投入工作
  5. 協助語言、文化上的適應
  6. 工場上的輔導
  7. 照顧環境、工作上的適應
梁永強牧師、林鳳妹姑娘、姚桂芬宣教士對關顧創啟宣教士方面提出建議:

宣教士要很深認識自己,學習開放、不介意分享自己的軟弱,要過一個平衡的生活,懂得休息和工作,已婚的宣教士夫婦要建立良好的夫妻關係。

關顧者與宣教士要建立「朋友」關係,對宣教士出於愛心和承擔,多上網或看國際電視台的國際新聞,留意工場消息。在適合的時間探訪宣教士是非常重要的,可明白工場環境、當地同工及文化,對日後讀代禱信時更明白多一點。探訪宣教士時,可以聆聽宣教士分享、一起祈禱、退修數天、關心生活狀況、關心婚姻問題、幫助照顧宣教士子女,讓宣教士夫婦可以休息。


關愛研討會2008 ‧ 跨文化工作者的焦慮與抑鬱解碼

關愛研討會2008於3月17-18日舉行,傅美惠博士在兩天與過百位參加者就跨文化工作者面對的「壓力」及「抑鬱」兩個課題上作出解說及建議;康貴華醫生與我們講解如何辦別精神病與被鬼附,從處理個案的實例給我們更多認識。

傅博士說明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壓力,有時是神給我們的,以致我們可以成長。她坦然有些壓力她到現在也不能勝過,但這叫她更可以回到神面前。當我們經過後還可以幫助其他人,她便因經歷過壓力後讀取了一個博士學位。

跨文化工作者面對不同的壓力,傅博士給予我們不同的建議:
給宣教士
  • 特別華人宣教士避免接太多的工作,要給自己一星期一天的「睡衣日」在家中休息。
  • 單身宣教士需提防墮入同性戀或不合神心意的異國情當中。
  • 宣教士夫婦多互相體諒
  • 宣教士要留意自己的屬靈狀況

 

 

 

 

 
給差會及教會
  • 差會可建議給宣教士不要做得過量、要學習休息、訓練他們對管理時間的技巧、要有清晰的工作範圍,是他們能力可以完成的。
  • 在宣教家庭出發前,我們可協助招募及安排宣教士子女的教育經費,不用由宣教士去招募;也要協助尋找子女教育的模式和處理子女的感受。
  • 舉辦婚姻講座,鼓勵宣教士夫婦參加
  • 教會可幫助照顧寡居的宣教士父母,若父母未完全接受子女出工場也需要協助處理。
  • 差會可協定當宣教士父母遇上緊急事故,盡快讓宣教士回港,減省不必要的行政審批。
  • 鼓勵宣教士父母往宣教工場走一趟,讓他們明白宣教工場未必是他們想像中那麼差。
  • 宣教士有時遇到的壓力是無以形狀的,有些人是無法在異文化生活的,歡迎他們回來吧!
  • 多關心宣教士的靈、魂、體狀況。
  • 我們要教育宣教士不要只倚靠人的幫助,有時候要單獨倚靠神;也要與當地的弟兄姊妹,差會同工一同服侍。
情緒低落
  • 可能原因
    1. 受情緒影響:如遇上女性經期、生病、面對死亡、失去至親的人、事奉遇到錯敗...等。當宣教士在事奉上經驗到錯敗時,需接受這是事實,是事奉生涯的一部份、別讓自己做得過勞。
    2. 受性格影響:有些人的性格是常帶有負面思想、被拒絕、悲觀、自覺是失敗者……,容易令自己情緒低落。
  • 自我學習:
    1. 尋找產生情緒低落的根源在那裡
    2. 明白別人為什麼傷害我,為他們禱告
    3. 別讓苦毒留在心中,去饒恕
    4. 別將少部份問題放大
    5. 學習愛自己,讓自己繼續成長
 
抑鬱病
  • 成因:
    1. 內分秘失衡
    2. 極度的情緒低落
    3. 長期處於受壓狀態下
    4. 因失去而造成的打擊
      例如:至親、事奉機會、已習慣了的生活環境。
  • 如何辦別:
    1. 在早上情緒低落,到下午會好轉,又或是相反
    2. 難入睡又難起床,或是很快入睡但在早上又很早起床、失眠
    3. 思想、行動緩慢
    4. 產生一些生理毛病
    5. 相信一些不真實的東西
    6. 產生幻覺
  • 治療方法:
    1. 藥物治療
    2. 盡可能看顧他們
    3. 用簡單的語言與他們溝通
    4. 給他們簡單的工作
    5. 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
    6. 支持他們,若他們願意可一起禱告、給他們一些金句小冊子。

關愛研討會08 錄音CD,一套四隻‧每套只售$100
宣教士關顧者及宣教士必備

註:已售罄,保羅文化中心可借出收聽


關愛研討會2006 ‧ 陪你同行關顧路

2006年3月18日舉行了「陪你同行關顧」,內容分成三個主題,包括:宣教士的甄選、訓練及守望。研討會一開始,強調「關係」的重要性,要走好關顧的路,就一定要著緊和宣教士的關係。當提到甄選宣教士時,有四方面準宣教士必須留心的,就是呼召、品格、能力及條件。而且準宣教士本身也要有健康的自我形象、正確的價值觀,並且要與宣教工場的團隊配合。

除了個人心志、性格、待人處事及靈命成熟程度是關鍵之外,準宣教士本身的恩賜能否適切工場需要亦往往是工場主任特別留心的地方,申請者的籌款過程及獲發簽證順利與否,亦足以印證神對他的呼召。其實只要宣教士及差會都很清楚這是出於神的帶領,加上能得到教會的支持、父母的祝福,主管準備付出額外及要用心力的督導,便可以一起回應神的感動了。

職前訓練配合客觀的評估工具:從機構、文化、個人、心理及人際關係五方面入手,日後在工場上也不妨再評估一次,就可以了解宣教士對跨文化的適應。宣教士所需要的訓練實在是多樣化,但最重要是他的為人、認知及做事方式,還包括他對聖經知識的熟悉與運用程度。同時也要幫助準宣教士清理生命的砂石,避免阻礙他的事奉及成長。團隊訓練、宣教訓練、建立堂會、牧養,此外,要加上靈命更新等,若未能兼及這多樣化的訓練時,唯有透過閱讀、影音視像教材、密集課程、不同差會聯合訓練,也不失是一個補足的方法。

關顧方面,過去常有宣教士因子女教育問題而退出工場,現時已有宣教士子女關顧團契支援。應當用信心,常常在禱告中記念宣教士及宣教士家庭成員的需要。

《差與傳》一書的作者林培樂 (Neal Pirolo) 特別就宣教士回國述職安排,參照使徒行傳14章26節至15章35節的內容,提出了五方面需要加以留心:決定回國的時間、與差遣教會的協調、了解回國生活的好與壞、如何用時間去重新適應,及完全投入教會生活......等。然而千萬不要將回國述職的宣教士當成屬靈偉人看待,因為他也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而矣!

守望方面,最少不得是禱告和敬拜,不論是經常性、禁食性、尋求性或運用權柄式的禱告,都對宣教士的事奉和生命有著無庸置疑的幫助。而且透過耶穌在馬太福音18章18-20節耶穌應許的「釋放與綑綁」的大能,可大大地祝福在工場上每一位宣教士。


關愛研討會2005 ‧ 全方位關懷跨文化工作者

2005年2月14-16日,七十多位教牧、宣教士、差會主管、信徒用三天時間學會怎樣照顧、支持、鼓勵宣教士。龍維耐醫生即以「油」和「酒」比喻愛心服事、公義和原則必須兼備;翁競華牧師回應提到關顧要做得好,必須靠大家各方合作、出力、貫徹。牧者、差會、信徒,都各有重要但不同的角色,單單細閱宣教士的代禱信,已需要很多時間。又有多位宣教同工教導、回應、分享。曹姿孋和翁林惠華兩位宣教士輔導的角色扮演十分生動,姚桂芬宣教士給女宣教士的智慧語言帶來十分熱切的互動。參加者一面學,一面亦貢獻出個人經驗。而西教士們愛心款待,天天擺上home made 糕點,更令小憩時間欲罷不能。這也是關愛。

 
什麼是好的關顧?

講員Kelly O Donnell 舉起五隻手指,講解好的關顧,乃是︰

1.資源充足
2..主動用心
3.全人關顧
4.持之以恒
5.包括家人。

「手掌心」代表成全這五項,須要導向︰秉持信念以造就宣教士的個性和事奉功能。 他又指出五項不好的關顧,是使到宣教士

1.缺少信心
2.懶惰
3.諸多要求
4.不住埋怨
5.失去目標。

造成這些,乃是「手掌心」出於一種軟弱的和低效的關顧模式。

 
關愛是一種文化

嘉賓講員 Kathy Narramore 女士以她三十年關顧牧養宣教士的經驗娓娓道出孕育關顧文化何其必要。差關小組必先一同用早餐,談近況,同禱。這時,開會已成為暢順的交流而不是強硬的對抗。三小時議程,一小時已傾完。她又強調教會要認真地去關顧宣教士子女,使他們減少轉換環境帶來的震盪,為他們回流香港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使他們可以慢慢適應。本身有雙重文化的宣教士教師或父母,可以作為第三文化孩子的橋樑。他們很須要被了解,他們是無價之寶,國度人才。